【麟威原創】用預防性思維降低失敗成本(一)
來源:麟威原創 責任編輯:麟威咨詢 瀏覽量:2805 2021-08-03
本文是麟威咨詢的顧問師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如公眾號轉發請聯系授權,歡迎給后臺發信或郵件交流(lw@szleanway.com)
未來三期的文章推送將給大家帶來《用預防性思維降低失敗成本》的系列文章,一共三篇,敬請大家期待!
本期帶來的是系列文章第一篇《用預防性思維降低失敗成本--用預防性思維防止問題發生》
防患于未然是問題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國古人早就意識到用預防性的思維解決問題。在《黃帝內經》中記載了“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這樣的說法,曹操也在閱讀《孫子兵法》之后,寫下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批注。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說:“管理很好的企業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情發生?!?/span>
精益企業提倡價值思維,追求一次將事情做對減少過程浪費,因此就更加重視防患于未然。當然對于追求卓越的企業來說,理想型問題和設定型問題總是存在的,這兩類問題是企業走向成功的向導。這里說的不讓問題發生,不是不去追求理想狀態,而是讓企業能夠通過事前的管理防止發生非預期問題,做到“先勝而后戰”。
用預防性思維解決的問題,體現在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制造型企業在品質管理、設備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預防性思維體現得更加明顯和充分。
用預防性思維解決問題,有三種思路:一是用事前預知的方法降低問題發生的損失,二是用防錯思維徹底解決問題,三是建立快速反應系統。
01 事前預知降低損失
事前預知首先要根據問題發生的基本原理分解問題的表現形式,并分析每一種表現形式的要因,評估要因發生的概率風險。要預防問題發生,就要斬斷要因發生的邏輯鏈條,或降低要因發生的概率,最后進行動態的跟蹤與評估,這其實就是潛在失效模式分析(PFMEA-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的思考方法。
下圖是一個標準的PFMEA分析表格(與2019年第5版FMEA手冊中的表格略有不同),在這份表格中,分析人員通過對潛在的失效模式分析,確定每一種失效模式的風險程度,再通過尋找降低風險程度的措施,來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02 精益企業的品質預測法
不過,那種只會照搬照抄基本表格的企業預測問題的效果也會打折扣,因為越是通用型的方法對人的要求就越高。在精益企業中,通常不會直接使用這類通用型的表格。而是會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將基本思路內化成更適用于企業內部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由于企業內部采用相對標準的格式來進行“品質預測”工作,要預測的主要缺陷和不良項目也是團隊討論出的標準化要素,這就大大降低了對預測者經驗和能力的依賴。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基層管理者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也能夠方便和快速地掌握預測不良的方法,提高預測的準確度。
例如,下表是一家日資企業專門針對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嚴重缺陷而設計的預測分析表,在這家企業內把這種方式稱之為“品質預測”。這些嚴重缺陷也是潛在的失效模式,是企業通過長期經驗積累得出的生產過程中最容易發生的問題。企業在新產品試產前,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預測分析,提前對薄弱環節加以改善和對策,這就提高了新產品的合格率,讓新產品能快速達到市場的品質需求。
03 用預防性思維管理安全
在安全管理上,精益企業用安全預知工具KYT(K-危險Kiken,Y-預知Yochi,T-訓練Train)來對風險點和安全隱患進行管理,其中危險和預知兩個單詞是日文的羅馬拼音。
標準的KYT活動實施,需要建立以現場為中心的KYT團隊,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在現場識別危險因素并加以改善。KYT活動的實施具體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尋找危險因素:以現場為中心,讓大家輪流分析找出潛在的危險因素,并想象可能出現的后果;
第二步、確定主要危險因素:在所發現的危險因素中找到1~3個主要危險因素;
第三步、尋找候選對策:針對主要危險因素,每人制定出具體可實施的對策,并合并成1~2項最可行的對策;
第四步、確定執行對策:統一思想,在所有對策中優選出最佳的方式。
活動結束后,活動的主持人對整個活動進行講評,提出改進意見,宣布下一次活動時間和內容。留意到了嗎?精益企業在任何一項工作中都有團隊建設的內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