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威觀點】大野耐一先生騙我們了嗎?
來源:麟威原創 責任編輯:麟威咨詢 瀏覽量:1590 2023-02-07
本內容是麟威咨詢的顧問師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如公眾號轉發請聯系授權,歡迎給后臺發信或郵件交流(lw@szleanway.com)
不了解精益的企業家經常有這樣的擔心和疑問:我們公司的管理基礎比較薄弱,我們公司的文化素質比較低,精益管理的創始人大野耐一先生一般都這么回答,只要人們能伸出手指從1數到10,就能導入TPS(注:Toyota Production System,豐田生產方式)。
不過從不同企業來看,推進成果確實有差異,而且有的時候差異還是比較大。是不是大野耐一先生把我們騙了呢?大野先生沒有騙我們。推進精益在“學歷”上的確是沒有門檻的。但在思維習慣上卻有門檻。有下面這幾個思維習慣的企業就容易取得更好的推進成果:自省的思維、挑戰的思維、現場的思維、系統的思維。
今天咱們說說自省的思維。我們從一個歷史人物講起,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確是一個聰明、冷靜、節儉、勤奮好皇帝。年紀輕輕的崇禎皇帝剛剛繼位就奮發向上、積極作為,在短短的數月之內就清除了閹黨魏忠賢的勢力,鞏固自己的政權基礎。那這么一個聰明能干的皇帝卻讓大明王朝的整個局勢越變越糟糕,直到滅亡。怎么會這樣?原因有很多,有天災有人禍,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朱老板自己的身上。崇禎皇帝在位17年,前后換過50位內閣首輔。大家位置都還沒坐熱乎,工作可能就丟了。誰還對朱老板的事業上心呢!朱老板還有一個特征,那就是不擔責任,遇到問題就甩鍋。舉個例子,明軍和后金戰爭形勢不利,崇禎就和兵部尚書陳新甲去商議議和,結果過程中一不小心走漏風聲,崇禎立馬開始甩鍋,把自己的責任推的一干二凈。可憐的陳新甲不光丟了官,還丟了命。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崇禎在臨死前還留下了一句名言:皆諸臣之誤朕也!他最大的問題是千錯萬錯從來自己不錯,沒有自省的能力。
咱們說回到企業管理。
有的企業也和大明公司一樣,取得了好成績那就是領導指揮有方。出了紕漏,那對不起,那是屬下無能。領導者不愿意思考自己是否有做的不對的地方,遇到問題就找替罪羊,就開始甩鍋。所以這類企業有一個典型特征,經常進行組織變更。從變更的內容上看,企業不是為了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所謂的組織變更其實就是換人。為什么要換人?潛在的邏輯是這樣的:因為結果不好,領導也沒錯。那領導也不會錯,錯的一定是下屬,是負責做事的人,所以要換掉具體做事情的人。
說到這,結論也很簡單了,領導者和決策者的自省能力是精益的前提,是打造精益企業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