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威觀點】不研究這三條政策,別談精益供應鏈變革
來源:麟威原創 責任編輯:麟威咨詢 瀏覽量:1488 2023-03-12
本內容是麟威咨詢的顧問師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如公眾號轉發請聯系授權,歡迎給后臺發信或郵件交流(lw@szleanway.com)
01 豐田的精益供應
豐田保持著成功的神話,除了對自身生產工廠的優秀管理外,它的供應鏈管理更是對公司利潤貢獻了巨大的價值,我們稱之為精益供應。
從豐田公司的供應鏈系統,經過很多專家的不斷實踐,得出了精益供應存在的一個基本原則:如果創新源于供應商,而最終卻為客戶所用,則客戶對于接受風險的態度將隨供應商的行為改變。
首先我們看看豐田公司的政策(豐田喜一郎在 1940 年制訂),該政策以三大假設為前提:
☆ 總裝廠商控制著供買關系,是主導合作者(按日本的說法,是長輩公);
☆ 供應商擁有的而總裝廠沒有掌握的專門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 為保證穩定的關系,有必要實施部分相互控股或財務聯結。離開這一保證, 總裝廠可能會隨意背棄供應商。
以上三大政策,是豐田公司延續至今對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原則,這就是豐田公司所謂的“系列”。在這個“系列”里,相互之間的關系是伙伴關系,總裝廠雖然是引導者,但不是控制者,相反,總裝廠也不斷要求它的伙伴們進行創新,也向他們學習。
02 基于伙伴關系的采購模式
而基于伙伴關系的采購模式為:
☆ 向一家供應商采購:供應商能滿足客戶提出的數量/品種/運送等全部要求;
☆ 向兩家供應商采購:適用于戰略性零部件,由于數量/品種/運送要求三者中的任何一個因素,一個供應商無法全部供貨,這樣就進行分配式采購;
☆ 向兩家或以上供應商采購:適用于非戰略性零部件,使用傳統的競標方式壓低價格。
基于以上三個假設原則和采購模式和對供應鏈的發展研究,理查德·拉明教授(Richard Lamming,英國巴斯(Bath)大學管理學院采購與供應管理學CIPS(英國皇家采購與供應學會)主席)提出了供應鏈發展的五個階段:
1.傳統階段:1975年以前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客戶與供應商的關系是封閉但友好;業務多;價格是決定因素;檢查和爭吵;供應商是可以犧牲掉的。
2.緊張階段:1972—1985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封閉但具殺傷;市場混亂;甚至淪為荷蘭式拍賣;以價格為基礎;積極的質量運動;與供應商一起改進質量、成本和交貨期。
3.改善階段:1982—1990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封閉;部分合作;有戰略考慮價格、質量和運送;部分生產開始在供應商處進行。
4.伙伴關系:1990—2004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合作;多層面;有活力;長期采購;共同規劃發展;業務戰略伙伴。
5.精益模式:2004 年后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實施全球化經營;以對產品技術的貢獻為基礎競爭;依靠聯盟,合作競爭;原有的供應商在開發早期即參與合作;在目標成本制度/價值分析中聯合參與;供應商提供在全球經營所需的便利條件;供應商審查制度成為多余;在整個價值鏈上不斷完善。通過一體化的合作贏得競爭優勢。
03 精益供應的特點
豐田公司通過持續不斷地創新自己的經營模式,贏得市場。它除了持續不斷進行生產改善外,還通過自己的供應鏈發展,使之匹配于相應的生產模式,而供應鏈的優勢建立,才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的真正核心優勢。
那么,我們來看看,精益供應有哪些特點呢:
1.供應商的數量將不斷減少。
減少供應商的數量可以有幾種途徑:一是可以通過在供應商質量保證(SQA)或類似的供應評估過程中,對不達標的公司,全部從供應商名單中除去,將業務授予合格的公司;二是可以通過取消多頭采購的方式來減少供應商數量;三是可以通過重新設計,將幾個單獨的零部件整合成“系統”或“模塊”。
2.供應商行業的結構以不同的層面聯系起來。
這些不同的層面取決于下列因素:
☆ 供應商與客戶的關心遠近;
☆ 供應商所負責的產品技術的重要程度;
☆ 供應商所協調或控制的生產和供應部門的復雜程度。
3.客戶和供應商(包括總裝廠和直接供應商)在層面結構中的縱向戰略關系日益加強。
4.非緊密層供應商之間的橫向戰略關系更加普遍、不斷加強。
連接供應商的方式主要有合資企業、技術合作、供應合同等。
5.最緊密層供應商和一家總裝廠的關系特別密切。
和其他客戶的關系雖然也很重要,但遠沒有如此親密。
6.供應商需要擠身于不同的市場。
7.總裝廠商確立全球化經營后,將在不同國家進行總組裝,而同時在幾個國家進行研發工作。
8.在勞動力價格便宜的國家采購零部件。
9.供應商獲得競爭優勢仍將以下列要素為前提:
☆實現最優作業;
☆世界級制造能力;
☆將新技術和實際運用相結合;
☆持續改善。
我們每個公司都在不斷進行持續改善,很多公司在精益生產的實施上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精益生產的價值挖掘上不僅僅是來自對自身生產工廠的改善,同時也來自與供應商進行一體化的供應鏈優化和持續改善。在整個供應網絡里,每個公司有自己的發展戰略,但總體的戰略方向應該是一致的。
在建立起精益供應鏈系統后,企業才具有了抵抗行業風險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