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威觀點】怎么改善重復的外觀檢查?
來源:麟威原創 責任編輯:麟威咨詢 瀏覽量:1723 2023-04-02
本文是麟威咨詢的顧問師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如公眾號轉發請聯系授權,歡迎給后臺發信或郵件交流(lw@szleanway.com)
制造型企業中很多時候出現品質問題,分析到的原因大多數是:操作失誤、質量意識不夠等,采取措施就是加強培訓、增加檢查,把質量問題的責任推卸給操作員工,最后導致檢查的作業比加工作業還多,成本不斷上升。
例如一個簡單的線束產品:線材自動打端子—插入膠殼—測試—打膠—外觀檢查—包裝6個工序就可以完成,但由于缺少管理制度和方法,防止外觀不良流出,就會增加很多檢查工序(如下圖):
一般外觀缺陷都是需要百分之百目測檢驗的,確實也容易造成漏檢的情況。那么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查找原因和制定改進措施呢?
1.外觀檢驗標準是否具體、是否清晰、是否和客戶要求一致。例如上述線速制品生產企業的外觀標準上僅簡單寫了“端子有無氧化及變形、芯線和皮覆的壓著狀態是否正?!?。但是在現場操作時,操作工和生產管理人員又認為“端子本來就與芯線和皮覆壓著”,因而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掌握一個模糊的標準。規范的做法是,把產品按照功能面,逐一根據可能的缺陷確定可以接受的標準和不能接受的標準。然后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描述清楚。標準應清晰、易懂、沒有歧義,而且是現實可行的。
2.外觀標準是否明確地培訓傳達到員工。杜絕籠統地說培訓不到位,而僅僅就事論事在這個缺陷上培訓這個員工,而同類的事情下次在另一個工位就另外一個問題又可能重復發生。如果是員工培訓方面整改,一定從培訓方法、培訓流程、培訓后考核方法、新員工上崗初期的互檢和師傅陪伴等角度,在工作方法上和流程制度上找原因,加以整改,杜絕下次類似的事情發生。例如針對外觀缺陷的培訓,除了給新員工講解外觀標準或作業指導書,還應該結合大量的缺陷實物樣件進行培訓,讓新員工做些缺陷判斷的練習。在員工上崗初期,在標準界限附近的零件要請師傅或質量人員幫忙判斷。要建立關鍵崗位管理和頂崗人員培訓制度,杜絕新員工臨時培訓匆忙上崗。
3.崗位工作策劃是否合理。例如有外觀檢驗要求的工位的光源的光照度是否合適?外觀檢驗產品翻轉順序和眼睛的行走路徑是否是固定的?外觀檢驗和生產操作是否能夠在限定的節拍內完成?
4.不制造不良品的檢驗方式建立。
①自主檢查。就是每個人自己做和檢查自己的產品,發現不良就要深刻反省和改進。
②順次檢查。新鄉先生從道理上講,自主檢查是最好的、最快的、最能夠直接反饋問題糾偏的,就是自己發現問題。但是讓自己生產產品同時又自己檢驗產品,這就像又是上場踢球,自己又是裁判。這肯定百分百黑哨。新鄉先生講這里有兩個弊端,一個就是人性中容易妥協的部分,覺得“似乎好像這樣就差不多可以了”。第二個就是人本來就容易犯渾,也就是無心的失誤。
所以檢驗和制造就需要分開獨立,那又要很快能夠反饋問題。于是新鄉先生就推導出:第一個工序的人加工,第二道工序的人先檢驗前道工序的工作是否做到位,再作業,后面的以此類推。
③防呆法:防止人在作業時的無意識犯錯。
在進行“防呆法”時,有以下4原則可供參考:
A.使作業的動作輕松
難于觀察、難拿、難動等作業即變得難做,變得易疲勞而發生失誤。區分顏色使得容易看,或放大標示,或加上把手使得容易拿,或使用搬運器具使動作輕松。
B.使作業不要技能與直覺
需要高度技能與直覺的作業,容易發生失誤.考慮治具及工具,進行機械化,使新進人員或支持人員也能做不出錯的作業。
C.使作業不會有危險
因不安全或不安定而會給人或產品帶來危險時,加以改善使之不會有危險。又,馬虎行之或勉強行之而發生危險時,設法裝設無法馬虎或無法勉強的裝置。
D. 使作業不依賴感官
依賴像眼睛、耳朵、感觸等感官進行作業時,容易發生誤。制作治具或使之機械化,減少用人的感官來判斷的作業。又,一定要依賴感官的作業,譬如,當信號一變紅即同時有聲音出現,設法使之能做二重三重的判斷。
如能做到以上,我們現場樸實的工人也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品質,不會靠不斷地增加檢查工序來保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