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威觀點】如何避免掉進“老司機”的坑
來源:麟威咨詢 責任編輯:麟威原創 瀏覽量:987 2023-07-17
本文是麟威咨詢的顧問師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如公眾號轉發請聯系授權,歡迎給后臺發信或郵件交流(lw@szleanway.com)
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 意思是指小心謹慎不容易出錯,能長久平穩發展下去。這句話出自《莊子語錄》:“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
顯然,就這句話本身來說沒有問題、是正確的。但如若小心謹慎過度、做事畏手畏腳不能前行,恐怕也不是這句話的本意。
那么如何做到合適的謹慎和小心呢?這里就有一個度的問題,用精益的話來說就是標準或作業標準,作業標準這件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在很多人的腦海里標準只是“應該有”的東西,但在實際作業或事務處置中不用遵照執行或不用嚴格遵照執行,這種習慣不管是給個人還是給企業,都將帶來巨大的危害和無窮的后患。
01 你開車前檢查嗎?
舉一個前段時間在企業現場做崗位設備點檢輔導時的例子,當我們手拿崗位點檢標準對照設備實物進行逐項確認時,發現設備上的部分項目狀態明顯不符合標準要求,但是項目點檢記錄卻是合格。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對話……
詢問點檢作業員:“為什么會這樣呢?”
答復是:“有些項目沒有按指定的頻率點檢、有些項目沒有按要求的方法點檢,雖然有些不符合設備點檢要求,但設備還在運行呀。”
我說:“你上班開車嗎?”他答:“開呀。”
我說:“開車戴安全帶嗎?”他答:“戴呀。”
我說:“開車前檢查車輛狀況嗎?”他答:“檢查。”
我說:“確定檢查嗎?為什么?”他答:“確定,因為要確保……老師我知道錯了。”
我說:“好吧,知道了就要糾正哈,能做到嗎?”他答:“知道了,能做到。”
事情到了這里并沒有什么可感到驚奇的地方,令我驚奇的是在離開車間的路上,同行的一位管理者問我:“老師,您開車前檢查車況嗎?”
我突然一愣道:“當然,你不檢查嗎?”他說:“我開車十幾年了,基本都是上車就開走。”
我說:“那你的運氣太好了。你是怎么考到駕照的,教練沒教你嗎?”
他說:“教練是有教,但實際上沒有人上車前繞車轉一圈檢查車況呀。”
現在大家明白了嗎?不少人理直氣壯地違規其實是有些事情沒有弄清楚。
02 關于標準要弄清楚的3點
首先,是標準執行時限。為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就應該按標準條款去執行,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執行時間是“上車前”并沒有具體的時限要求,正如很多企業的設備點檢時限是下班前一樣。沒有時限、完全依靠自覺的事務不僅不便于監管,效果基本上也不容易保證。就像前些年有些司機想盡辦法不戴安全帶一樣,但隨著全面宣傳教育、臨時檢查和高清監控等的實施,不戴安全帶的現象基本消失了。
其次,是標準執行過程。由于標準的路徑、步驟、方法或適用性寬松,使得執行過程出現多種場景,會給執行確認造成一定困難和不確定性。舉個例子來講,大家是否仔細留意過自己找車、靠近、上車的過程?通常是通過周圍環境、顏色外形、品牌車牌等步驟找車,在找到并走向汽車的過程中,無論是否有意都會看到面向自己的一側的車況,如:車輪、車窗、后視鏡、車體、前后蓋的一部分等,開車門時眼睛的余光已經包含了車頂和前后蓋的幾乎全部,上車后戴安全帶時通常會看右側后視鏡,確認背向自己一側車輪或車體,就連提問的老司機也承認確實大致如此,即便是方法不一樣但基本結果都一樣,所以,不是“老司機”沒有檢查車況,是已經熟練到習慣到自然了。企業設備點檢是作業任務,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為降低疏忽風險需要有清晰的點檢順序、路徑、方法、要點、標志等,長期以往也會逐漸從熟練到習慣到自然執行。
第三,是標準項目分段。就如4S店檢查項目、日常市內通勤檢查項目、長途出行檢查項目、路況差異運行檢查項目不同,找車、上車、啟動、出庫等不同時段檢查關注項目不同一樣,設備點檢標準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和執行,就需要把崗位點檢、專業點檢、定修點檢等項目區分明確,把時檢、班檢、日檢項目劃分清楚,把停機、轉產、異常、日常等場景點檢項目確定等等。
最后要說的是,當企業把設備點檢作業管理按以上要求改善后,不僅能夠提高設備點檢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員工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