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威觀點】績效改善周,持續進步源
來源:麟威咨詢 責任編輯:麟威原創 瀏覽量:1042 2023-10-10
在班組管理中,除了徹底貫徹執行標準以外,還需要發揮全員的智慧,努力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提升,績效改善周就是其中很有效的工具。
01 績效改善周活動
績效改善周活動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班組績效指標,進行班組內成員能力訓練、數據分析的能力、流程分析的能力以及現場識別問題的能力。
這樣,既解決了實際問題(重復發生的問題),績效改善,又培養出一批能科學思考問題與動手改善的人才……
績效改善周就是班組針對自己未達成的關鍵指標,以周為管理周期,選擇合適的主題和相應的人員,以班組為單位進行的績效改善活動。
02 績效改善周活動流程及要點
周一:選擇主題&制定目標;數據調查
① 選題時要注意的三要素:必要性、迫切性、價值性;
② 選題時要避免落入的3個坑:技術攻關;短期內要技術改造、工程改造的問題;驗證周期長的問題;
③ 選題時推薦的主題:管理類問題--PQCD波動的控制;或者對KPI有幫助的、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
④ 制定的目標:管理者意志的體現(感性評價);戰斗力是靠打勝仗(成事)實現的
周二:共識思路;流程調查&現場調查
1.定義不良:現象(圖片)、名稱、分類
例:異物不良:松香殘留;頭發絲;泡沫渣……
2.統計數據(3個月):看哪個種類不良最多(細分類),最多的第1名就是改善周的主題,TOP1的推移圖(日/周/月)是改善周的基礎
3.不良發生的點(工序)調查:
人?工序?班次?時間段?區域?……
4.不良發生的機理分析:
人為誤判:判定標準:有無?;能否產生歧義?;是否理解?;誤判(腦手眼行動不一致);找到要因(4M1E)
5.現場分析、調查:是否存在機理分析的問題 ;有對策→執行良好;
培養人:學會使用邏輯,擺脫純靠經驗
周三:原因分析&對策研討
分析問題時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同時切入,推薦使用的工具是使用4M1E(人機料法環)和5W2H(為什么、做了什么、誰、時間、地點、怎么做的和花費多少)分析廣度,使用5WHY分析。
深度:在推薦形式上可以使用魚骨圖分析和頭腦風暴進行目視化和經驗沉淀激發創意,做到大膽假設,最終輸出《問題關聯要素要因圖》。
在對策研討時,可以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假設驗證實驗的方式,找到最適合當下的改善對策,做到小心求證,最終輸出《要因對策的方案清單》和《改善資源需求清單》。
周四:對策實施&效果跟進
在對策實施階段,一方面遵守PDCA的原則及時跟進相關對策的實施進度,另一方面,還要跟蹤《關鍵監控數據推移圖》,以確認改善對策實施后對選擇的目標有改善效果。
周五:對策固化&總結報告
一周的工作進入尾聲,將有效果的改善對策寫入相關制度、文件、作業標準等資料中進行固化,復盤本周工作中的亮點和所走過的彎路,整理《問題關聯要素要因圖》,確認是否還需要進行下一步深入改善。
怎么樣?績效改善周就是運用最簡單的PDCA的管理思路,落實三現主義精神,抓住某個可以解決的主要問題,實施績效改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