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尿/av黄色片/国产网站精品 - 国产叼嘿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歡迎訪問麟威管理咨詢官方網站,麟威-創造價值的精益專家! 官方微博 0755-88 607 609
首頁 > 資訊中心 > 麟威觀點 > 【麟威觀點】如何解決生產經營中的“不可能三角”?--(一)認識PSI

【麟威觀點】如何解決生產經營中的“不可能三角”?--(一)認識PSI

來源:麟威咨詢 責任編輯:麟威原創 瀏覽量:821 2024-05-24

各類企業在生產活動和銷售活動中都有一個共通的關注點和難點:生產量/補貨量、庫存、缺貨三者的關系如何平衡。這成了生產經營中的“不可能三角”:既要生產批量大,又要缺貨少發生,還要庫存少,這幾乎成了不可能。有沒有一種管理方式或者管理模型,在一定條件下實現三者的動態平衡呢?

根據麟威顧問的輔導經驗,對物料/產品進行分類,對通用型的物料(或標準型號產品)建立好PSI(進銷存)聯動模型,設定一定的庫存目標值,能有效地指導補貨/生產排單,平衡好生產批量、缺貨風險及庫存量三者的關系。

01

補貨模式

補貨的對象如果是材料類的話,那么對于物料采購來說,一般有三種模式,分別是PTO(Purchase to Order)--按單采購、PTF(Purchase to Forcast)--預測采購、PTS(Purchase to Stock)--備庫采購。如果補貨對象是具備出貨條件的成品,則有對應的MTO(Make to Order)--按單生產、MTF(Make to Forcast)--預測生產、MTS(Make to Stock)--備庫生產,此外還有ETO(Engineer to Order按單設計)以及ATO(Assemble to Order按單裝配)的生產模式,其中ETO模式是針對“項目”性質的工程定制生產型企業,不在這個話題內討論。ATO模式與MTS模式其實類似,只是備庫的對象不一樣,ATO備庫的對象是半成品,MTS備庫對象是成品,篇幅關系就不另做探討了。

上述提到的模式中,PTS (MTS) 模式都涉及到備庫管理,備庫對象的管控方法對平衡庫存和缺貨風險起了決定性作用。

02

認識PSI

PSI聯動模型,即進銷存管控模型,以一定的、可控的庫存量為手段,以提高滿足物料需求/(預測)銷售水平為目的一種管理方法;以動態需求量(銷售量)為牽引點,并設定一定的安全庫存目標,以補差額的方式觸發采購(或投產),形成 領用--庫存--采購 (銷售-庫存-生產)的聯動模型,保障供應,增大對需求波動 (銷售波動)、供應保障波動的容差能力,同時讓庫存量在預設范圍內變化,實現庫存可控。

具體應用場景基本分為兩大類:平衡材料采購、材料庫存和生產需求量的PSI (Purchase,Sales & Inventory,購銷存,這里的Sales理解成倉庫的銷售,即出庫),以及平衡生產量、成品庫存和銷售需求量的PSI(Production,Sales & Inventory,產銷存),其實兩者沒有本質區別,只是針對的對象不同罷了。

03

PSI的理論模型

假設物料領用(出庫)速度在一定周期內恒定,那庫存量會隨著時間線性降低,為了保證不缺料,在適當時間需要發出采購指令,最理想的狀態是庫存剛變為0時,采購的物料補貨入庫,為了保證這個狀態持續,在上述條件不變情況下,采購量為初始庫存值(或筆者習慣稱之為控制庫存值),即補貨后庫存恢復為控制庫存值。那么理想的狀態就是庫存在0~控制庫存值之間來回波動,補貨物料總是適時發出,新購物料總是在0庫存時恰好入庫,則平均庫存水平控制在 (0+控制庫存值)÷2,同時又不會缺料,如下圖:

1716516326669.jpg

為便于理解,需要對個別名詞進行解釋:


控制庫存點:理想狀態下補貨后的庫存量,同時也是該狀態下的最高庫存,相當于建立模型時要控制的目標最高庫存量,所以稱之為控制庫存點。

采購量:單次補貨時的補貨數量。

補貨點:即發出補貨指令的時間點。

到貨點:補貨入庫的時間點。

補貨周期:發出補貨指令到補貨入庫的時間,如果是采購材料可理解為采購指令處理周期+采購周期。

補貨間隔期:兩次補貨點間隔的時間。

補貨周期耗用量;在補貨周期內的物料需求量。

如上面對模型的描述,很容易得

補貨點庫存=補貨周期耗用量=消耗速度*補貨周期

采購量(補貨量)=消耗速度*補貨間隔期

因為理想狀態是庫存為0時剛好到貨,所以補貨點的庫存就是為了應對在補貨周期內的需求,而補貨量則剛好能滿足到下一次補貨時的需求量。


04

理想模型如何應對差異

上述庫存在0~控制庫存點間來回波動是建立在理想狀態下的,實際場景中必然會有變化,那該模型還能使用嗎?答案是肯定的!

所謂會發生變化無非是兩大類型:實際物料消耗速度變化、實際補貨周期波動。

對于實際物料消耗速度的變化又有比預設消耗速度變慢和變快兩種情況(即需求變少和需求變多)。如果是消耗速度變慢,則補貨點會被推后 (因為 補貨周期耗用量=消耗速度*補貨周期,消耗變慢,則對應的補貨周期的耗用量減少,則對應的補貨點必然會延后),不會導致缺貨,同時庫存仍然在0~控制庫存點之間。

實際補貨周期比預設補貨周期變短,則會在庫存沒到達0時即到貨入庫,這時候庫存會比控制庫存點高,即付出少量超額庫存為代價保證不缺貨。

綜上,實際消耗速度變慢和實際補貨周期變短不會對運營造成大的困擾。那我們著重講下實際消耗速度變快和實際補貨周期變長的應對策略。

1716516377792.jpg

如果補貨周期不變,當出現實際消耗速度加快時就會出現缺貨(如上圖)。

或者當補貨周期延長(供應商沒有即使交貨,或運輸時間變長等),也會導致缺貨。為了避免這些波動導致缺貨,則需要建立一定的安全庫存,如下圖:

1716516416502.jpg

如上圖所示,通過設定一定的安全庫存,能提升該模型對于物料消耗速度或者交期延遲的容差能力,但同時安全庫存的設定又必然會帶來庫存的增加,所以需要設定在一定可接受范圍內。


上述是關于常規品通過PSI模型如何平衡補貨量(生產量)、庫存和滿足需求量的理論說明。

下一篇我們具體講講該模型的搭建和應用,敬請期待。


?
0755-88 607 609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