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威觀點】掌握「閉環」的這3個要點讓你超越90%的管理者
來源:麟威咨詢 責任編輯:麟威原創 瀏覽量:515 2024-10-30
01 閉環思維就是通過及時向外反饋或自主響應以促成循環的管理思維
結合于先行者及自身的實踐,先嘗試給閉環下個定義。這包括:①閉環思維;②閉環行動。
①閉環思維就是通過及時向外反饋或自主響應以促成循環的管理思維;
②閉環行動就是通過及時向外反饋或自主響應以促成循環的管理行動。
這里解釋一下向外反饋及自主響應:
①向外反饋:向他人做出下一步動作。例如:
a.采購人員自己發現物料延期交貨后應聯絡生管(這里的他人指的是生產管理部門的人員)。
b.自己發現會遲到某個會議時提前告知給主導者。
c.自己發現下屬某項工作完成質量欠佳時告知給下屬
②自主響應:自己做出下一步動作(不涉及他人)。例如:
a.檢查產品發現不良后,自己主導確定處置方案。
b.確定計劃后,自己(或主導)實施改善計劃,這包括公司經營計劃、部門年度計劃以及某項具體工作的計劃。
c.采購人員發現物料延期交貨后,自己(或主導)明確新的交期。
……
這個定義的來源基于控制論的閉環控制系統以及PDCA。
02 閉環的3個要點=①及時×②觸達到位×③促成循環
逐一展開說明以下3個要點:
① 反饋要及時
這顯然應用于向他人反饋的場景,包括下屬、同事、上司、客戶及供應商人員等。
操作層面的要點是:a.有明確期限時,應在期限前完成反饋;b.無明確期限時,嘗試勤反饋或確認反饋期限。
反饋不及時的示例↓?
a.完成期限前未做出反饋;
b.明知會延期但未提前反饋;
c.長周期且不確定結果是否滿足要求時,直到完成時才反饋。
② 要觸達到位
觸達到位就是就是要讓信息觸達到對方,而不僅是自己發出信息。對于理解觸達到位,應充分理解以下3點并指導自己的行為:
a.觸達到位=對方接到反饋×對方理解該反饋;
b.自己發出反饋≠觸達到位;
c.請求行動時,對方接到反饋≠對方理解該反饋。
未觸達到位的示例↓?
a.我給對方發了郵件(對方不一定查閱);
b.交代任務時我講了要求(對方不一定理解);
c.交代任務時對方告訴我他懂了(對方不一定真懂);
d.在現場貼了警示標識,但該標識并不易被發現。
③ 要促成循環
促成循環指的是信息流經過傳遞之后需要能夠驅動行為進而讓工作向前進展。這適用于2種情況:①向他人反饋 ②自主響應。
未促成循環的示例↓?
a.被上司告知去檢查一下設備某部件,檢出不良后反饋給上司檢查結果,未自主修理或聯絡他人修理…(這是未自主響應);
b.部門月報上分析準時交貨率時僅呈現了供應商S的表現最差,并未說明對此采取哪些行動……(這也是未自主響應);
c.跟進當日生產工單完成狀況時發現有1單未完成,并未同生產部門確認補救措施……(這是未向他人反饋);
d.在被要求參加會議的微信群中只回復“收到”二字,并未回應能否準時參加(這是向他人反饋并未促成循環,應該要回應:“收到,我會準時參加”,或“收到,我會讓張三代行參加,且已經交接給張三了,因為我要去外地出差”);
e.在被問及推薦1個合適人選到推進辦時,只說了“我認為合適的人選是張三”,但并未給出理由,給出理由的觀點才是一個完整的思考循環,即觀點=答案+理由。
03 要讓促成循環內化為習慣,你可以經常給自己設定2個問題
筆者認為3個要點中的前2點幾乎不存在方法上的困難,所以只對“③要促成循環”給定方法上的提示
簡單的技巧是事前給自己設定2個問題:
設問① 想想對方問你啥,例如:
1) 場景1:向上司請假“林經理,我明天想請假……”事前想想林經理會問你啥?顯然,這至少包括你的工作誰來代行以及請假的必要性。
2) 場景2:發出會議地點變更通知“………原定的會議室變更為3樓的會議室(原來在1樓)”想想對方問你啥?顯然,需要講明變更的理由。
3) 場景3:洗手間貼著維修標識,發現門上貼著標識“馬桶故障,維修中……” 顯然,標識上應追加完成期限的字樣,例如10月31日。
設問②想想之后該干啥,例如:
1) 場景1:按上司要求按設備來統計停機時長分類匯總后,發現1#設備停機時間最長。顯然,之后需要繼續分析以找到可以直接改善的故障現象或部件,或者聯絡給設備人員繼續分析。
2) 場景2:部門指標未達目標且較上月惡化。部門月報上準時交付率未達目標且較上月有惡化……自己需要分析并確定具體改善行動與計劃。
3) 場景3:在指定位置找不見某物。被告知梅花扳手在左邊的柜子里但是沒有找到……可以在右邊的柜子里查找一下。
04 升級認知,閉環絕不僅僅是及時反饋
閉環絕不僅僅是及時反饋,從價值的角度來說只有促成增值的循環才是真正的閉環。
“有人只是把相同的工作重復了10年,所以能力依然如前?!边@其中,可能的原因就是沒有閉環;或閉環沒有增值的結果(此處閉環沒有增值的表現在于,并未從過去的工作經驗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及移植性強的思維模型,這就無法更高效地指導未來的工作,包括質量與效率。
“為了提高組織能力,我們每次活動都有復盤,可是組織的能力為啥就沒有提升呢?”這就可能是復盤只是形式而已,并沒有帶來增值活動。當從過去的活動中挖掘出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并固化為后續的工作方法與警示,組織能力不可能不提升。
05 接下來你需要做的……
我們建議3點行動:
1) 若認為本組織在閉環方面有較大改善空間時,嘗試在內部培訓;
2) 把應用技巧打印出來或摘錄到筆記本上經常提醒自己;
3) (約1-2年后)自己嘗試寫一下關于閉環的文章,那時你會有不同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