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威原創】效率管理的那些事(二)-- 人機聯合作業
來源:麟威原創 責任編輯:麟威咨詢 瀏覽量:3022 2021-05-30
本文是麟威咨詢的顧問師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如公眾號轉發請聯系授權,歡迎給后臺發信或郵件交流(lw@szleanway.com)
導言:1984年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喊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響亮口號,數以萬計的深圳建設者共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建設奇跡,更為深圳的發展注入了最強勁的力量。國貿大廈從1982年10月開建,高160米,共53層,37個月竣工。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在當時絕無僅有,不僅創造了建筑史上的新記錄,更是“特區的窗口”與“改革開放的象征”。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效率管理的那些事,希望能對在制造管理崗位上的管理者一些啟發與思考。
一、上期回顧
對于設備效率通常以OEE(設備綜合效率)來表示:
根據生產過程中管理對象的特征區分,效率管理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01
設備認知的基本思維與理念
基本觀點:關于設備--從“購買”到“報廢”都有成本
我們先來做個類比:
對于企業而言:
不是越高大上越好!-- 越高大上折舊成本越高!
不是速度越快越好!-- 速度越快越要吃“精糧”
要有預防管理思維!-- 從事后維修到事前預防!
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案例1:盲目跟風下的失敗投資
某企業進行自動化項目投資時,只考慮了自動化的投資回報率,以為自動化是實現設備高效率的方法,沒有充分理解自動化對有效運行的條件,未對上線產品進行規劃,沒有進行標準化的優化工作,最終造成設備安裝后8個月無法實現按預定計劃量產的目標,最終在同年10月拆除,造成投資浪費。
麟威理念:自動化的前提是產品標準化
案例2:多包機速度快,效率卻低,浪費投資
某企業在設備速度調試過程中,一味追求高速度運行,單方面認為只有高速度才會有高效率。造成員工不停處理設備出現的各種點點停異常,而且實際產出效率并不理想的情況。同樣的思維模式,在很多企業都在發生。只要一提到設備提效,想到的就是提高設備速度。甚至有些企業的設備管理部門開始報怨,設備速度已經超過額定速度了,不能再提了。麟威顧問的解決思路,往往是要求企業開始降速,讓企業意想不到的是,速度降下來了,產出不但沒有降低,反而不斷的在提高。
麟威理念:高速≠高產出,低耗高產才是目標。
02
OEE-有效理解時間都去哪兒
有了正確的思維與理念,我們先來通過一張圖看看關于設備在日常管理中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從上圖可以看出:設備效率問題本質上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明白設備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以“停機損失”中的故障管理為例: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故障時間管理呈現的是管理者的基本管理邏輯,我們用一張時間圖來看看故障發生順序示意。
1、總停機時間是損失:越短越好!需收集的信息: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2、響應時間體現反應速度:報修渠道--反饋機制建立等
3、排查時間體現員工技能:技能水平--維修手冊建立等
4、修理時間體現備件管理:該備什么備多少--故障履歷建立等
了解到這些,我們在設計故障數據管理表格時,就會更多地思考如何來管理時間,管理損失,找到需要真正解決效率損失的問題點。
03
人機聯合作業分析
在設備效率管理過程中除了時間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機聯合作業時,如何進行設備效率管理與改善,下面給大家介紹人機聯合負荷分析方法:
人機聯合負荷分析法是以時間軸、對象軸為縱軸和橫軸來進行時間分析的一種方法,通常用三色標的方式來標注時間的類型:綠色表示價值時間、黃色表示輔助時間、紅色表示浪費時間。通過計算利用率來衡量是否有改進空間。
利用率 = (價值時間+輔助時間)/ 循環加工時間
第一階段目標:人>85% 機>95% 來識別改善需求與空間。
對于人機結合效率管理而言,識別出改善空間后,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ECRS(取消、合并、重排、簡化)來優化浪費時間;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一人多機等方式來引導改善,一人多機有兩種思路。1是一個人操作多臺相同加工工序的設備;2是充分考慮工藝流程的因素,一個人操作不同加工工序的設備;這樣可以更好的加速產品的流動性,有利于縮短生產周期。當然,這會對人員的技能有一定的要求。
所有方法的學習都在于實踐,大家不妨開始從自己的現場進行改善,同時也歡迎大家就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